商丘人工繁育鹦鹉带“身份证”走四方
时间: 2023-08-18 00:13:01 | 作者: 外套系列
- 产品描述
商丘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观赏鹦鹉繁育基地,规模化繁育历史近30年,养殖鹦鹉主要作为宠物进入家庭。据今年年初统计,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鹦鹉养殖场近千户,存栏量在100万只以上,全国70%以上的小型观赏鹦鹉来自商丘。以虞城县、梁园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饲养量最大,形成了从养殖到销售,从笼具、饲料到防疫等完整的产业链。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每年全市可出栏鹦鹉1000万只以上,产值可达5亿元。虽然我市鹦鹉产业高质量发展历史较长,但存在盲目无序、低附加值比例比较高等问题。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全国禁止野生动物活体交易,加之各地监管部门和执法机构持续加大打击力度,观赏鹦鹉的销售面临着合法养殖却没有合法出路的问题,大量人工繁育鹦鹉销售受阻而投入不断,养殖户资金链断裂,靠鹦鹉养殖脱贫的养殖户还面临返贫风险。
为破解人工繁育鹦鹉销售困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人工繁育鹦鹉产业延续发展,继续带动群众扩大就业、振兴乡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向省林业局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反映、汇报情况,寻求国家政策支持。今年年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委派专员到商丘实地调研,4月2日下发《关于妥善解决人工繁育鹦鹉问题的函》,要求通过积极主动办理人工繁育许可、开展专用标识管理试点、固定销售场所等几项措施,妥善解决人工繁育鹦鹉问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标识中心专家还多次到商丘对人工繁育鹦鹉情况做专题研究,广泛听取养殖户和管理部门对专用标识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人工繁育鹦鹉的标识管理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
现在经省林业局批准,养殖户可根据核准的鹦鹉种类和数量取得及使用专用标识。9月初,我市鹦鹉养殖户陆续取得人工繁育鹦鹉的专用标识。目前,佩戴专用标识的鹦鹉商品鸟销售行情明显看涨,商丘鹦鹉产业有望进入健康、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鹦鹉,因其羽毛艳丽、聪明伶俐、善学人语等特点,颇受人们欣赏和喜爱,在长期的家庭驯养中,鹦鹉可以带给人们很多欢乐,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好伙伴,也因此一直是宠物市场的俏销品种。
商丘地处黄淮平原,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生态环境特别适宜鹦鹉繁衍生息。早在30年前,商丘就开始有人大量繁育鹦鹉,如滚雪球般,产业越做越大。近年来,商丘慢慢的变成了全国最大的鹦鹉产业基地,市场销售70%的鹦鹉出自商丘,有个别品种占据全国市场90%以上份额。
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而至,禁止活体野生动物交易,人工繁育鹦鹉也在管控中,这如当头一棒,给商丘人工繁育鹦鹉产业带来致命打击。再加上全国各地监管部门和执法机构不断加大执法打击力度,观赏鹦鹉非法饲养、经营没有了生存空间,导致大量人工繁育鹦鹉销售受阻,由此引发了“不能卖、喂不起,只能饿死”,以及“养殖户受到刑事打击”等新闻网络舆论情况,大量养殖户资金链断裂,靠鹦鹉养殖脱贫的养殖户面临返贫的风险。
后疫情时代,鹦鹉养殖产业如何破局?如何将人工养殖与野生动物区别对待?养殖户各方奔走呼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破解人工繁育鹦鹉销售困局,多方调查研究,多次向国家和省林业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寻良策,找出路。
商丘市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观赏鹦鹉繁育基地,规模化繁育历史近30年。据统计,目前全市有一定规模的鹦鹉养殖场近千户,存栏100万只以上,全国70%以上的小型观赏鹦鹉来自商丘,其中的费氏牡丹鹦鹉数量占据全国市场的90%以上。有养殖户介绍,商丘的费氏牡丹鹦鹉比它在非洲原产地的数量还多。
商丘的鹦鹉养殖以虞城县、梁园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饲养量最大,养殖从业人员在3000人以上,主要以下岗或退休职工、留守妇女、残疾人为主,也有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从事鹦鹉产业。众多家庭以人工繁育销售鹦鹉为主要生计,全市形成了从生产到销售、从笼具到防疫等完整的产业链,年出栏1000万只以上、产值5亿多元。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袭,商丘稳步发展30年的鹦鹉养殖产业,一下子遭遇冰封。
梁园区的周红菊曾是豫东制药厂的一名职工,2004年工厂破产,周红菊下岗,从2006年开始与丈夫一起养殖鹦鹉。从新师院附近自家庭院干起,后来扩大规模到梁园区水池铺乡盛庄村小张庄租房子养殖鹦鹉。十多年来,养殖收入是其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保证了家庭的各种开支,现在孩子已经在读大学了。周红菊说:“过去养鹦鹉从来不愁卖,有多少销多少。2020年疫情刚来时,禁止销售活体动物,我们还不害怕,以为疫情过去就好了,谁知给我们加上个非法养殖野生动物的帽子,这人工养殖的鹦鹉咋成了野生动物,实在想不通。”
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杨福强经营的强仔鹦鹉养殖场,目前有3000多对种鹦鹉,有费氏牡丹鹦鹉、和尚鹦鹉等多个品种。杨福强原本就喜欢鹦鹉,自2009年开始专业养殖,十多年始终没间断,他家养的和尚鹦鹉会学说三四十句人话,惟妙惟肖。杨福强说:“商丘地域、气候很适合鹦鹉繁育,而且多年来积累了成熟的养殖技术,人工繁育鹦鹉产业一直发展很好,利润可观。疫情过后,政策层面不允许市场销售鹦鹉,对我们的打击太大了,好多养殖户为减少相关成本损失,减少饲料投放,大量鹦鹉无处安置或直接死亡,三分之二的养殖户都血本无归,能撑到现在的,连一半也没有。”
夏邑县李集镇的李兴奇入行不久,2019年改造一个养猪场为6个养鸟大棚,开始繁育鹦鹉,投资70多万元,从有疫情以来,一只鹦鹉也没卖,天天还要投入饲料喂养,一年仅饲料钱就要16万元,不见效益还要还利息,天天愁得茶不思饭不想,押上全部身家又无法维持基本营生,压力可想而知。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外地公安部门查获了多起买卖费氏牡丹鹦鹉的案件,认定为非法养殖野生保护动物,涉案鹦鹉溯源到了商丘的养殖户,一些涉案养殖户被警方带走调查,无人问津的鹦鹉几乎面临绝境,养殖户个人和家庭受到了很大影响。
陷入困境的养殖户多方奔走呼吁,商丘市委、市政府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为有效破解制约瓶颈、延续产业链条、巩固脱贫成果,立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民办实事,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把解决人工繁育鹦鹉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作为关切群众利益的重要政治任务,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压实各级责任,明确主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按照落实“六保”“六稳”要求,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措施,精准施策、强力推进。
今年年初,对全市不愿继续养殖或没能力继续养殖的费氏牡丹鹦鹉,由县级政府出补偿资金,购买养殖户的鹦鹉,并协调省林业局在焦作、新乡、周口等地本省范围内的动物园进行妥善安置。此举共转运安置费氏牡丹鹦鹉11.92万只,群众急需安置的基本妥善安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方面加律法规宣传力度,通过印发《告知书》、微信群发的方式,向养殖户宣传国家相关鹦鹉人工繁育的法律和法规,让每一个养殖户明白,养殖鹦鹉要办理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销售也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无证养殖、无证销售要受到法律制裁。他们积极请求国家层面的法律支持。积极建议最高法院在修改《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时,最大限度地考虑费氏牡丹鹦鹉等人工繁育时间长、繁育技术成熟、存栏量大的实际,将人工繁育种群与野生种群区别对待,力求从法律层面完全解决人工繁育鹦鹉销售受阻问题。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加快鹦鹉人工繁育许可审核转报。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积极为全市鹦鹉人工繁育户办理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简化程序、上门服务。对不合乎条件的养殖户,指导其进行改进提高或鼓励其加入到合作社。截至今年8月底,该局共为470户鹦鹉养殖户、6家鹦鹉养殖合作社出具了人工繁育许可的审核意见,切实做到依法依规养殖。
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领导和野生动物保护科负责人多次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林业局反映,商丘市人工繁育鹦鹉时间长、养殖量大有真实的情况,请示尽快妥善解决商丘人工繁育鹦鹉销售问题。今年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委派专员到商丘实地调研,并写出了详实的调研报告。4月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关于妥善解决人工繁育鹦鹉有关问题的函》,要求通过积极主动办理人工繁育许可、开展加载专用标识试点、固定销售场所等措施,规范人工繁育鹦鹉销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标识中心与省林业局专门到商丘实地调研,召开养殖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妥善解决人工繁育鹦鹉专用标识问题,监制研发鹦鹉配套标识产品。
胸怀人民,自会赢得民心。看到有望化解冰封,今年5月,全市30多名鹦鹉养殖户代表将题有“服务于民、贴心百姓”“为民服务、忠于职守”“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尽职尽责关爱百姓、无微不至体察民情”锦旗送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表示衷心感谢。
因为7、8两月疫情耽误了进度,从9月初开始,全国首批人工繁育鹦鹉加载“中国野生动物管理专用标识”试点工作在商丘全面展开,这标志着我市人工繁育鹦鹉可以凭专用标识进行运输和销售。目前,佩戴了专用标识的人工繁育鹦鹉商品鸟销售行情明显看涨。周红菊是首批申请并获得加载标识的养殖户,日前一次卖出3000只费氏牡丹鹦鹉,回笼资金十多万元。
9月18日,记者来到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强仔鹦鹉养殖场,杨福强、张艳夫妇正在为他们人工繁育的绿颊锥尾鹦鹉佩戴一种带有独立编码的脚环,每个脚环匹配一个二维码标识卡。脚环作为鹦鹉的“身份证”,可提供详细的溯源查询。利用微信或支付宝扫描标识二维码,鹦鹉的名称、养殖场、“身份证”代码、批准文件、来源等信息一目了然。杨福强说:“最困难的时候,睡着睡着能哭醒,现在,睡着睡着能笑醒。”杨福强的鹦鹉终于能合法经市场销售了。
经历了一年多的冰封,商丘人工繁育鹦鹉产业终于迎来春天,市场回暖,养殖户无不欢欣鼓舞。夏邑县城关镇的尹跃民说:“我养了8年鹦鹉,不出家门,既能照顾老人还不耽误接送孙子上学,只要政策放开,在家创业一年能挣一二十万。感谢党和政府,对鹦鹉养殖实行标识管理是救命的事,救群众于水火之中,这也是民生啊!”尹跃民还带动他的弟弟开始养殖鹦鹉,他弟弟两口子都是糖尿病,是登记在册的贫困户,靠政府帮扶的5000元资金起步,又申请了无息贷款,准备扩大规模。弟弟说:“终于看到希望了,现在我觉得走路都比过去有劲了。”
对于人工养育鹦鹉佩戴专用脚环标识卡这一良策,养殖户拍手称快。养殖户尹跃民说:“推广标识卡,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养育鹦鹉的销售难题。商丘鹦鹉产业发展了30年,一直很好,希望经过这次波折后,还能继续发展下去。”养殖户周红菊说:“我下岗后,没有给政府要任何帮助,自力更生入行做这个产业养家。我们养殖户愿意合法合理合规养殖,就希望能稳定发展,能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
出生于2001年的00后夏邑小伙子朱猛猛,看到周边鹦鹉养殖场很多,从中发现了商机。他与另外两个同伴一起在淘宝开了家宠物商店,专门在网上出售鹦鹉,平均一个月的营业额有四十多万元。他们把家乡的鹦鹉卖到广东、河北等多个省份,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走单300个件。问他对这个产业有什么希望,小伙子说:“目前商丘、夏邑没有活体宠物运输通道,我们发货要跑到徐州,或徐州的快递到我们夏邑服务区来接。如果能在当地发货,就更方便销售了。”
过去,商丘的鹦鹉养殖户比较散乱,各自经营,市场自发无序,从这场痛彻心扉的困难中走出来,他们也意识到抱团取暖、提升整合发展的重要性,建立鹦鹉养殖协会、统一市场定价势在必行,他们建了多个鹦鹉养殖户微信群,正在积极商议谋划中。
法律层面,人工繁育销售鹦鹉还需要高层支持。2020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犯罪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在认定是否构成犯罪以及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涉案动物是否系人工繁育、物种的濒危程度、野外存活状况、人工繁育等情况,根据案件的事实、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依法作出妥当处理。有分析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或将给身陷人工驯养繁育案件的当事人带来希望。尤其是对以费氏牡丹鹦鹉为代表的那些虽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但人工繁殖技术成熟,无社会危害性的案件给予从宽处理。
商丘人工繁育鹦鹉产业以合法繁育和标识管理为前提,再经过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和严格监管,有望得到健康、良性发展,让产业越做越大,造福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