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专注家具塑料配件厂家

从原料,模具到生产,销售一站式服务

全国服务热线:

0757-85225489

产品中心

好品质,品种全,价格合理

推动“六破六立”系列特稿 破除封闭观念树立开放意识——向海而兴安徽满帆奋进

时间: 2023-12-28 20:53:31 |   作者: 产品中心

  • 产品描述
  •   新发展格局下,“向海而兴”的对外开放正逐步向沿江、内陆地区展开,安徽已成为开放发展的前沿地带。

      抢抓多重国家战略、深度参与国内国际产业协作、高效配置全球要素资源……思想破冰,行动突围。如今,安徽对大海、对开放的向往,频频照进了现实。

      安徽还需勇于开拓开放发展的新赛道,勇于到国际市场的大风大浪中锤炼,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德国哥廷根九月的阳光照射着繁华的街道,空气中弥漫着欢脱的气息。当地工人安德里亚斯将名字签到刚下线的首款电池包上。

      这款电池包,生产技术和设备均来自中国安徽。去年6月,国轩高科宣布在德国哥廷根设立其欧洲首个电池生产运营基地;今年9月,首款电池产品下线。

      横穿亚欧大陆,跨越近八千公里,让安徽的电池生产线抵达,这是过去安徽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破除“重内轻外、自我循环”的封闭观念,树立“向海而兴、借船出海”的开放意识。

      “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组织48个招商团组赴境外开展外资招引活动;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全球主席克里斯蒂安·武尔夫6次来到合肥;大众汽车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中心落地安徽;国轩高科将工厂建在了德国……

      从不断试点创新,主动靠上去,借势“长三角一体化”打开通江达海的更宽大门;到加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用好自贸试验区优势,外向型经济逐年递增;再到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投资安徽行等活动,一个个合作愿景“全景式”打开……安徽虽不靠海又不沿边,但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滞,扬帆远航、追逐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下。

      只有思想上“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安徽虽然不沿海但近海、不沿海但通江达海

      向右远眺,一辆辆新车集结滚装码头堆场,静待装船“出海”。不用转关申报,省掉二次运抵手续,这批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将经由上海洋山港远渡重洋。

      “以前通关手续繁琐,运输时间长,成本也高。”芜湖海关启动洋山港—芜湖港“联动接卸”监管新模式,港口货物进出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奇瑞汽车国际公司关务负责人蔡文雯算了笔账,如今出口每标箱能减少物流成本600元,进口每标箱也能省400元。

      今年以来,芜湖地区江海一港通“联动接卸”业务量,已达去年全年的15倍,总货值超10亿元。

      曾几何时,不少人因为安徽不沿海、不沿边,产生了小农意识、封闭意识,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将安徽定位成内陆省份,没做好“海”的文章。

      忆往昔。早在1979年,同志视察黄山时就明白准确地提出“对外国人开放”的要求;1980年,芜湖港开辟为外贸港口,打开了对外开放的通道。

      198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简化外资企业审批流程,出台税收减免政策。随后,全省首家外商投资企业——安利合成革股份公司成立。当年,此公司一周时间生产的合成革,就能从合肥“铺”到上海。

      近年来,安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凝聚了发展共识、形成了奋进合力,推动高水平发展迈入了快车道。

      但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少数地方、部门和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视野还不够开阔,谋事创业跳不出“一亩三分地”,对待新生事物不吸收、不转化、不运用,对待新知识不愿学、不愿想,习惯蹲在自己的舒适区里。

      尤其是与沪苏浙等发达地区对比来看,思想还未走在行动之前,向海图强、开放包容的理念有待提升。

      安徽多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丁玉波坦言,落户在“不沿海”的马鞍山郑蒲港新区,看中的就是“马鞍山综保区‘境内关外’的政策优势和邻近港口的区位优势”。

      一个综保区——“境内关外”的特殊身份为区内企业大大节约了税收成本;一处深水港——一期3个兼靠2万吨级船舶码头在这里开航运营。

      沿河即沿海。“得益于区港联动,我们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上海港清关后,转水运可直接抵达郑蒲港,较陆运而言,为企业节约了20%至30%的物流成本。”丁玉波说,安徽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放眼全省。如今,安徽建成了马鞍山港、芜湖港、铜陵港、安庆港、池州港等水运一类口岸,“向海求变”的坚持,让“通江达海”的梦想得以实现。

      9月22日,安徽首列通过“铁路快通”模式报关的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驶出,将从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最终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我们通过对铁路舱单电子数据来进行审核、放行、核销,实现对铁路列车所载进出口货物转关运输监管,简化班列进出境监管手续。”合肥海关有关负责的人介绍,“铁路快通”模式下,每列中欧班列能节省通关时间约20小时,班列整体运行时间缩短1天至2天,“不停地改进革新、优化服务,让安徽企业走出去更便捷。”

      如今,慢慢的变多的安徽本土产品借助中欧班列“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的线路布局,实现了直通海外。今年前9个月,中欧班列(合肥)已累计发运班列736列,发运集装箱超6万标箱,均同比增长约20%。

      1831公里的高等级水运航道“通江达海”、200多条空中航线“纵横全球”、累计开行3500列的合肥中欧班列“贯通亚欧”、5477公里高速公路和2522公里高速铁路“四通八达”……安徽,通江达海,势不可挡。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赋能,江淮大地已成为开放发展的前沿地带

      这段时间,在安徽鑫蓝海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工地上,生产总监吕惠杰忙得脚不沾地,“抓紧时间把南京厂区的设备和生产线都搬过来”。

      同样忙碌的还有鑫蓝海对面的三家企业——诺达佳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鼎为光电、威灏光电的负责人。他们抱团从苏州而来,同时落户广德。三家企业负责人是多年老友、也互为上下游企业,此次每家投资5亿元、各占地50亩,准备在安徽大干一场。

      3年前的盛夏,习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航掌舵、擘画蓝图。

      在上海的“龙头”带动下,安徽借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搭上一体化的“快车”,保持“长三角上进生”的姿态,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

      将时间轴拉长,在改革开放之初,安徽与长三角其他省份外贸规模相差不多,但多年来,相较于沪苏浙,安徽敢闯敢试的步伐太小,与沪苏浙的差距也日益明显。

      10月底,无锡赛思特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000台数字控制机床项目、上海钽泽数字控制机床有限公司年产500台数控机床项目等签约落户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宣州片区。眼下,该区正在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数控装备产业集聚地。

      直面差距,敢于追赶。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动了安徽上下思想观念解放,深入推动了体制机制与沪苏浙等高对接。

      五年来,安徽对标沪苏浙陆续出台600多项政策举措,选派2600多名干部人才赴沪苏浙跟班实践,复制推广沪苏浙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171项。

      今年8月20日,安徽开了场大会,会上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一份文件,名叫《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围绕区域协调、创新协同、产业协作等领域提出70条具体举措。

      以最大精力抓最大机遇,全面动起来、主动干起来,安徽正持续加强与沪苏浙地区深层次链接,在省际毗邻地区、园区结对共建、产业协同发展、民生事业共享等方面深化全方位合作,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发展实效。

      安徽自贸试验区发挥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功能,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大开放力度,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聚焦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的各自特色和重点产业,探索形成片区联动、协同高效、竞相发展的新模式。

      “制度创新要服务于地方主导产业,更要赋能主导产业。”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管委会主任何红旗说,片区围绕芜湖市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智慧家电、航空装备等主导产业,不断推进招大引强,着力建设开放性产业集聚区、战新产业先导区和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芜湖片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6个,协议引资额2557亿元。

      三年来,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62项,其中21项为全国首创,7项经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批准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入选商务部研究院《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3)》创新案例,提前两年基本完成112项试点任务。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将安徽纳入其中,“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部地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叠加赋能……

      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四链合一”加快走出去步伐,勇于到国际市场的大风大浪中锤炼

      10月25日晚间,国轩高科发布了重要的公告,拟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23.64亿美元,并委托公司全资子公司美国国轩与密歇根州政府及其他第三方合作伙伴签署相关协议。

      去年7月,作为第一批登陆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GDR的中国企业之一,国轩高科成功募资约6.85亿美元。

      对于国轩高科“国内国际双引擎”战略的实施,董事长李缜表示,企业走向国际,产品、技术、资本也要走向国际。

      在采访中,有企业家坦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逼迫企业改变惯有的“外贸出口”思维,从输出产品转向输出工业制造能力,“提质补链”,一手“提上去”、一手“走出去”,从而参与构建全球产业链,“面对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一定别视而不见,一定要顺势而为”。

      安徽启动“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系列行动,出海拓市场、促合作、强链补链。

      “之前3年都没怎么出去,今年几乎每个月行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日本等,都有我们的身影。”安徽振达刷业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总经理张梦妮和记者说,走出去的路上,或许风大浪急,但水深鱼大。

      面对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大背景,地方、部门和干部“敢为”的气魄更大一些、“善为”的本领更硬一点,才能让更多本土企业大步“走出去”,全球领军企业“走进来”。

      今年前9个月,“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共组织48个招商团组赴境外开展外资招引活动,安徽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持续提升,大众科技、海森生物、库迪科技等一批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相继落地安徽。

      眼下,安徽省商务厅正在大力促进新兴起的产业领域的外资招引,重点打造“投资安徽行”等招商特色品牌,主动对接中司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和国际化基金,加强资本对接、基金合作和产业引育,支持企业赴境外上市融资、并购后在皖返程投资。

      “安徽省近年来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非常令人瞩目,投资环境与营商环境慢慢的变好。同时,安徽还有非常有实力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三菱电机在安徽设立了电梯、空调事业公司以及半导体生产工厂,今后我们会继续扩大在安徽的投资。”11月5日,在投资安徽行(上海)恳谈会上,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中国副代表小柳津裕说。

      今年,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全球主席克里斯蒂安·武尔夫已是第六次来到合肥。他说,德国在安徽投资企业超150家,大众、大陆、博世、西门子等都在安徽有投资或合作,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的合作成为双方合作共赢的典范。

      今年以来,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龙“飞”个不停,法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皆有他的身影。

      科大硅谷服务平台有限公司作为“科大硅谷”的市场化主体,正在加速打造全世界创新中心,辐射全世界创新高地,链接全世界创新资源。

      “科大硅谷”已在全球成立法国、美国硅谷、日本等5个海外创新中心,联络海外校友400余人,收集储备优质海外项目资源30余个。

      放眼全球,目前,已有90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皖投资,项目超180个。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实际使用外资11.9亿美元,同比增长33.8%,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都达到了68%左右。

      “向海而兴、借船出海”的开放意识如何进一步深化,促进开放怎样进行新拓展?

      安徽省商务厅负责这个的人说,将强化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进口贸易示范区等开放平台的统筹联动,办好“投资安徽行”、世界制造业大会、“徽动全球”出海等活动;创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继续推动“新三样”等高的附加价值、高技术上的含金量、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全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跟踪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探索推行跨境服务贸易管理新模式;加大外资招引力度,推动优势企业开拓东南亚、中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安徽正进一步扬起“敢为”之帆、提升“出海”之能,乘好远航路上的“风”,破除阻碍前进的“浪”,不断开拓外向发展新赛道、提升开放发展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