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专注家具塑料配件厂家

从原料,模具到生产,销售一站式服务

全国服务热线:

0757-85225489

新闻中心

掌握塑料配件行业最新动态
英国壁虎剧团果戈理名剧《外套》11月10日西安上映

发布时间: 2024-02-03 21:52:43 |   作者: 新闻中心

  英国壁虎剧团果戈理名剧《外套》11月10日将在西安人民剧院隆重上映,下面就和我们一一解读本剧的看点。

  看点一:果戈里的灵魂+现代人的生活+世界级的表演创意=一件光彩夺目的《外套》

  《外套》一剧的故事核心源于俄国剧作家果戈里的小说名著,一个渺小的底层职员在庞大而压抑的体制内挣扎,换来的却是屈辱与惨淡的人生。但呈现于我们眼前的这部戏剧作品《外套》仅仅摘取了原著最精华的“戏核”与果戈里对现实社会如显微镜般观察和嘲讽。集编剧、导演和男主角于一身的阿米特•拉哈弗和他的创作团队一起,完全重新诠释了这一个故事,将背景放在了一个与现代生活极其相似的职场背景中,男主人公阿卡基贫穷、善良、羞涩、怯懦,身处公司底层的他,无论从任何意义上都算不上是一个成功人士,然而他和一切有着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爱上了美丽的女同事,并试图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来证明他的能力,以冀蠃得芳心。在残酷的竞争与现实面前,阿卡基最终败下阵来,一念之差使他用自己的灵魂向魔鬼交换了一件象征着权力、财富和一切成功的华美的“外套”,并从此走向幸福与幻灭交织的不归路……

  这样一个有几率发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里的小故事和小人物,被一群天才的创作者们用最高超的创意演绎得无比跌宕起伏和精彩纷呈。从戏一开始的“梦境”中热闹的婚礼场面到现实中的冰冷小屋和催收租金的房东,再到浓雾笼罩的清晨街道和急行的赶路人、勿忙而乏味的公司办公室和老板的训话……《外套》在开场的一刻钟里,仅凭演员们急速变化的表演风格和简练干净的灯光就在空无一物的舞台上创造出了多个完全不同的电影般的场景和蒙太奇画面。七位演员从开场便显示了他们几乎无所不能的“变身”本领,从婚礼上的宾客变成相片框里的“父母合影”,从女房东摇身一变成公司里的大姐大,演员们高超的舞技、现场演奏与形体控制能力,贯穿了整场演出,成为《外套》中最具含金量与看点的“戏眼”。

  这种精彩纷呈的“全能型”表演能力,在国内的戏剧舞台上是极为少见的。《外套》的表演对英国乃至欧洲的优秀表演艺术传统尤其是旅行剧团的风格很有好的传承与发扬,而其独特的表演创新和理念也要归功于女主角纳塔莉•艾顿和剧团成员的合作,这位曾经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优秀现代舞演员始终致力于打破传统的表演局限,最大限度地通过或夸张或细微的肢体表现、面部表情来呈现角色的内心与故事的情境。

  在极为丰富的表演手段支撑下,这部顶级戏剧作品《外套》还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这部只有7个演员出演的戏,剧中的角色们却从头到尾各自说着英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完全不同的8种语言,这可能是全世界在同一部戏演出中使用“外语”最多的作品了。而且最奇妙的是,该剧在上一轮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中,除了简单的说明书和偶尔出现的中文剧情提示之外,整部戏居然绝对没配中文字幕,但台下的每一个观众却都看懂了。这并不是因为北京的观众整体外语水平奇高,事实上,这部戏无论在世界上任何一地演出,都很少有观众能不靠翻译而听懂全部台词。但恰恰是这种高度的“语言障碍”,使得演员们可以完全自由地通过形体、表情、声调等其他无限的手段去进行表达,而观众也能自由地去感觉和体会剧里面的人物可能的心情、语意。《外套》用自行设置的“听力上的语言障碍”解除了传统表演对于台词和文本语言的依赖,却更大地“解放”了表演本身的魅力和可能性。正是通过这种解放,《外套》得以成为一部真正的“国际性”作品,能够超越语言的障碍而被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观众所看懂。

  除了用8国语言演出之外,这部精品戏剧还有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比一般的戏剧作品要短,只有73分钟,这一长度远远低于普通戏剧作品动辄2、3个小时的演出时长。但6月份在国家大剧院看过这部戏的观众们却表示,该剧的信息量极大、场景变化丰富、故事情节曲折,“静”与“动”的反差非常之大,看完之后完全不敢相信所有的这一切居然只用了73分钟,观剧的体验却与看完电影大片之后的刺激程度相似。引进该剧的两位制作人表示,当初他们在爱丁堡第一次看到这部戏的现场演出时,也是这种感觉,后来才想明白这部戏之所以只有73分钟,是因为它没有一秒钟是多余的。所有的转场换景都在瞬间巧妙地完成,不仅节省了时间,更让人感受到戏剧的美好与灵巧。也因为这种时间上的节制与精准,更加考验演员的功力和整体团体的配合默契度,《外套》剧中有许多爆发性的场景,精确度需要以“秒”来计算,所有灯光、舞台机械的变化、演员的形体动作到位和音乐的配合,都要在一个点上全部做对才好看。所谓“内行看门道”,戏剧舞台上鲜有象《外套》这样难度之高、精确之准的漂亮“技术活”,这也正是其之所以能够征服北京众多戏剧界专业技术人员们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从英国爱丁堡戏剧节中脱颖而出的不少戏剧精品都曾来过中国,象《三个黑故事》、《低处生活》等等,虽然都是堪称国外最具先锋性和实验性的戏剧作品,但这些作品却完全不是那种不知所云和让观众看不懂的先锋戏剧。相反,这些戏剧作品讲述的往往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普通故事,只是用了颠覆传统的表演手法和充满实验性的舞台空间来展示,而这样的做法恰恰更易和当代观众做沟通。《外套》便正是这样一部虽然前卫,却又非常有观众缘的戏剧作品。在6月份国家大剧院演出期间,这部讲8国语言、俄国原创、英国改编的完全“国际范儿”的作品,却让许多中国观众在男女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象男主人公栖身的小窝让北京的年青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蜗居”,而男女主人公在公司里竞争拚搏的情景又让人联想到红极一时的“杜拉拉”等职场小说。

  更引发观众思考的是剧中所一再呈现的“外套”这一象征性极强的物件,以及男主人公被迫与魔鬼做交易的无奈和最终将心上人推离险境的善良,都让当代中国观众找到一种强烈的共鸣。在这个经济快速地发展、灵魂却不知何去何从的时代,《外套》中的男主人公“阿卡基”仿佛是观众的另外一个自我,以他危险的结局提醒着观众--为了那件光鲜亮丽的“外套”,我们是不是已经失去了更珍贵的自我?作为一种与时代对话、与当代观众集体现场沟通的有效有段,《外套》将戏剧艺术的感召力发挥到了极致,许多观众在看到结尾时都不由潸然泪下。

  不过,虽然有个悲剧性的结尾,但《外套》绝不是一部压抑和悲情的作品,整个演出过程中,许多诙谐、幽默的表演不时让观众度里爆发现阵阵笑声,而男主人公在春风得意阶段极具风采的“歌唱秀”也让观众们大声叫好。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别的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016年2月,我在兴平市中心大街西南角的华家时代广场买了房,8年时间末曾动工,开发商一直以很多理由让我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