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专注家具塑料配件厂家

从原料,模具到生产,销售一站式服务

全国服务热线:

0757-85225489

产品中心

好品质,品种全,价格合理

59年庐山会议毛主席笑骂道:你可真不愧是“抠门佬”!所言何人

时间: 2023-10-03 10:13:27 |   作者: 可调脚系列

  • 产品描述
  •   1959年7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江西庐山召开,这场会议与八届八中全会一起统称为庐山会议。会议召开后,特地召见一人,询问他道:“听说你对去年炮击金门一直有意见?”

      黄克诚站在主席书桌前,听见这话,立马说道:“那是因我们打大炮花了太多钱,这都是不必要的!”也没有想到他的回答竟然是这个,一下子哭笑不得,笑骂道:你可真不愧是“抠门佬”!

      这话实际上也是全体军官的心声,对于的各位领导人来说,最怕的就是向黄克诚申请经费,因为他总有理由劝你省钱。今天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位开国将军的节俭故事,看看“抠门佬”这个绰号是否名副其实。

      1941年年初,黄克诚正式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和政委,带着部队北上抗日。由于日伪军残酷“扫荡”,苏北地区老百姓财物几乎都被敌人抢劫一空,当地产业也遭到空前打击。在这里抗日,军队和百姓都没人能吃饱。

      出发前,黄克诚收到主席的嘱咐:务必要重视开展生产运动。因此,他刚到苏北,就向全体将士发出指令:在不影响战斗的情况下,所有部队都要积极开展生产运动。与此同时,他也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由于苏北地区没有纺织厂,即使当地盐阜区有种植棉花,也无法利用起来。老百姓衣物都是纯靠自己手织,人力有限,一年能织出的布料数量很少。这导致驻扎在苏北的部队,军装供应跟不上,就连夏季军装布料都不够。

      黄克诚一边指挥部队抵抗日军,一边还需要思考怎么样解决这个民生问题,毕竟没有布料,总不能不穿衣服吧?一天晚上,黄克诚摘下头上的军帽,反复打量,突然有了想法,他找到妻子唐棣华,说道:“你给我改一下这个帽箍吧!”

      新四军军帽,借鉴的是军队陆军的军帽样式。这种帽子,后脑勺部位有一道双层布箍,布料多了一层,但实际没什么用处。黄克诚在心里思考,这种多余设计要怎么进行修改,把双层改成单层怎么样?

      他大概估算,如果一顶帽子节省下一块小布料,那么一百顶帽子节省下来的布料绝对能做点衣物。第三师一共两万多人,两万多顶帽子节省的布料能有三四千尺布料。如果全军按照这个改,那肯定能节省大批布料。

      黄克诚按捺住心底的激动,先让唐棣华把帽子改了,他试着戴一下,看有没有其他问题。唐棣华针线手艺好,一听他的话,就猜出这笔账有多值,赶紧从柜子里拿出针线包,将帽子改为单层箍。

      改好后,黄克诚摸了摸细密针脚,戴上让妻子检查。唐棣华激动点头,她比着大拇指说道:“完全没问题!”黄克诚满脸高兴,正了正帽檐,笑着说:“双层箍和单层箍的帽子不都一个样嘛!”

      第二天大清早,黄克诚还没吃饭,就拿着帽子去师部,展示给其他干部看,让他们一一试戴。他没告诉干部们少了布料,先问他们:“你们感觉有什么区别?”一众干部面面相觑,道:“能有什么区别?”

      黄克诚这才满意地大笑,告诉他们这顶帽子少了布料,随后把自己想要改军帽的想法道出。干部们经过试戴,都十分赞同这个方法,布料供应能减少一点算一点,这样当地百姓负担也没那么重。

      改完军帽后,黄克诚又把主意打到军服上,他认真打量身上的军服,开始思考怎么做才能减少布料。最后成形的改良军服,上衣翻领变成直领,减掉两个口袋,宽大裤子变成收腰小脚裤,绑腿布也直接省了。

      这新军服一出炉,军区战士们多多少少有些不满,发起了牢骚。因为新四军军服本来就是由土布做成,现在样式经过更改后,制服变得更加“土气”,大家都不是很想穿。

      为了提倡节省,黄克诚第一个穿上改良军服,还在大会上发言:“改良军服并不影响穿着,不美观换来的是节省下来的资源。两万多人,一人省两尺布,全师就省万米布料。今天的节省,都是为了将来的丰收!”

      黄克诚的话不是虚言,这次军服改良对苏北地区影响巨大。整个部队一年省下万余米布料,几年下来,节省下来的布料越来越多,苏北人民肩上的重担也慢慢减轻,这才有机会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黄克诚是真把节省布料放在心里,时时刻刻注意有没有可以节约的地方。当他和战士们一起打篮球时,他注意到在篮球场奔跑时,鞋子很容易破损,于是要求全体将士:打篮球时都要脱掉鞋子,赤脚上场。

      有一次,黄克诚路过篮球场,看见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吴法宪正和战士们打球,他定睛一看,这一群人中就吴法宪穿着布鞋。黄克诚神情变得严肃,当即把吴法宪喊过来,让他脱鞋后再打球。

      黄克诚在节约方面总是很严格,但他从不是只要求别人勤俭节约,他自己在节俭方面反而更严格。他深知党和人民的艰辛,能省的都尽量省。部队给他发毛巾,他一直都是一条剪成两条用。

      即使后来,军区情况慢慢变好,他依旧维持着艰苦朴素作风,哪怕一针一线,也绝不大手大脚花出去。在他身体力行的引导下,苏北军区全体干部都潜移默化爱护每一份财产。一张白纸一定要正反两面用完才能丢,一个信封最少也要用两次,写字的墨水自己做。

      苏北军区的战士们还常常帮助当地农民耕种,在战争停歇时,他们无需指示,自己就主动跑到农民田地里播种、耕田。军区为了自给自足,也种植了不少作物,每次收获时,战士们都会顺便帮老百姓干活。

      这时间一长,当地百姓和战士们亲如一家人,勤俭节约、爱民如子的风气自成一体,第三师已然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爱戴的抗日“铁军”。

      在这般良好气氛中,苏北地区的群众纷纷投入到大生产运动,家家户户都开垦荒地,纺织纱布。抗日战争时期处处烽火连天,民不聊生,黄克诚带着第三师镇守苏北,竟振兴了根据地各行各业,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正是如此,苏北在那时被称为“江北小延安”。

      苏北大兴生产,也让许多人听说黄克诚的故事。大家伙听说他“改军服”、“赤脚打篮球”、“半条毛巾洗脸”等事迹后,都调侃他为“抠门佬”。黄克诚半点不觉得这个绰号有什么问题,他认为节约才能办大事,“抠门”就应该理直气壮。

      后来,从苏北回到延安,问起那边情况,他连连赞叹道:“黄克诚是个‘经济学家’!全军七个师,就第三师人最多,但他们花钱却最少,反而还倒过来补贴中央。”

      1952年秋季,新中国成立已有三年,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搞建设、发展经济。亲自点名,把黄克诚从湖南省委,调到总参谋部,担任第三副总参谋长,以及总后勤部部长。

      当时军队还不太正规,后勤部门存在一些浪费现象和官僚主义,黄克诚本着要对国家和部队负责的态度,再三为工作人员做思想工作,希望大家都能保持节俭作风,不浪费国家一分钱。

      之后,抗美援朝战争快要结束,在外对敌的百万人民志愿军即将回国。与此同时,剿匪大军也快要完成任务,即将回军区。战士们快回来了,那肯定要提前准备好营区住所,但两支部队相加,人数相当庞大,建造营房变成一项紧迫事项。

      对此早有预料,安排黄克诚进入总后勤部时,就通知过他:以最快速度拿出一个方案来。黄克诚关于这个问题,还特地和志愿军总司令员彭德怀商讨了一番。在彭德怀的建议下,军委把建造营房工作全权交给黄克诚。

      此次建房肯定是超大规模,而规模越大需要的经费自然越多。但现今国家财政也困难,中央还决定减少军政费用,建房的钱根本不够,但时间却越来越紧迫,而且我军此前也没有建设营房的经验,这些困难要怎么处理?

      黄克诚没有沉浸在苦恼之中,他发电让张令彬、范子瑜等优秀后勤干部尽快进京,经过商讨,干部们纷纷走访北京、沈阳等军区进行实地考察。只有了解具体情况,才能解决建造营房的最大问题。

      黄克诚还带人亲自走访一些砖厂、水泥厂、工地,他们亲切询问专业水泥匠、瓦匠等人,建设房子的成本区间是多少,再依照这些基础,估算营房最终所需资金。

      黄克诚考虑问题很全面,所有事情都是基于国家和军部的情况,为了少花钱、多建房,他必须准确核对实际需要,尽量在经济上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对于建造营房,他们必须从方方面面考虑。首先,建造出来的营房肯定要符合建筑标准;其次,建造经费实行经费包干。

      黄克诚的规划是:每个师负责建造20万平方米房子,国家出800万元,房子必须要能使用超过20年。平均下来就是40块钱一平米房子。在保证实用的前提下,军区营房还要足够坚硬。在这些基础下,坚决做到花最少的钱,建最多的房子。

      营房设施安排上,除了城市里部队可以修些楼房、装暖气外,其他所有军区一律修建平房。建房提倡自己烧砖瓦,自己建房,造价全部实行包干,期间费用若是超出预算,由该部队自行承担。

      这个方案一经发出,许多部队都觉得难以做到,认为这个标准实在是太严苛。黄克诚曾经的老部下杨军长也很为难,找上门诉苦:“黄老,我跟过您十几年,了解您的习惯。但这次是线块钱一平米的房子哪里能够建起来?还是再提点钱吧!”

      黄克诚并非不知他们难处,只是国家也难,这只能互相体谅,各自想办法。他说道:“没办法也得想办法啊!军区战士们很多都是农村人,会烧砖、会砌墙、会做木活,这些人力一分钱都不用花!”

      见杨军长还是犹豫,他叹口气,说:“你要是觉得难办,来跟我换换,你来管后勤资金。对于营房建造,我可是很有信心!现在国家处处都要花钱,军费实在有限,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动脑筋解决。”

      这番话入情入理,杨军长也体会到后勤部长的艰辛,恍然大悟道:“您说得对,办法总比困难多,无论如何也要尽力一试!”

      黄克诚进入总后勤部后,每年都要提前申请下一年经费,经过核算,后勤部关于1953年计划经费暂定为58万亿元(旧币)。这个数额已经是黄克诚极力压缩过的,然而在一个月后的会议上,明确给出答案:军费不能超过50万亿元。这直接就少了8万亿元。

      第二年中央召开全国财经会议,在会上,又提出一个要求:从今往后,军费最多只能占据国家财政支出百分之三十。面对越来越少的军费,黄克诚每日都在思考怎么才能用好每一笔钱。

      国家财政支出比率调整后,军委也需要重新探讨经费预算问题,于是各军兵种、各部门开展了一次联席会议,这次会议主持人正是总后勤部部长黄克诚。会议主要商讨内容则是:各项目金额分配是否合适。

      要知道,建国后军部可以说是铆足了劲,各军兵种、各部门负责人都是从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的将领,他们个个都雄心壮志,渴望在国家进入新一阶段时,在新岗位上取得新功绩。

      因此,他们向军委提交的项目报告,往往都在强调本部门工作非常重要,需要更多经费和物资。会议刚开始没多久,他们就因经费分配问题陷入争吵。当黄克诚下发完明年各项目预算表后,会议室爆发了更大的争吵。

      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一拿到预算表,就皱紧眉头,急忙反对道:“黄副总长,我有意见!预算中为何国防工程建设的几个项目减少这么多?你知道,这些项目是主席和军委批准下来的,没有足够资金无法完成任务,后勤部不能卡得这么死啊!”

      其他几位部门领导也纷纷点头,附和道:“对啊!无论如何也不能这么少啊!”这时,炮兵司令员陈锡联也紧跟着发言,他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指敲桌面:“黄副总长,炮兵预算也减少太多了吧!我们有的部队还是在用‘汉阳造’呢,有些枪炮总要有马匹或是汽车拉吧!”

      听了他的话,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坐不住了,他一只手拿起预算文件,站起身说:“黄老,海军预算真不能削啊!毛主席一再强调,我国需要强大海军。蒋介石和美军刚在台湾海峡骚扰大陆,不就是仗着他们海军比我们先进吗?我诚恳地建议,不要削减海军预算!”

      这边萧劲光还没坐下,另一边总参军训部部长萧克又站起来:“现在抗美援朝虽然已经结束,但加强部队训练必须提上议程,以待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军委在这方面的预算明显不足,希望可以再增加点。”

      萧克一说完,会议室里的其他领导人都笑了。陈士榘把他拉下来,调侃道:“你可真是想得美,我们几个都在减经费,你还想要加!”萧劲光也点头附和道:“就是就是!不要想了你!”

      在一片笑声中,总参通信部部长王诤抓住机会,开口说道:“现在军队都要求实行现代化,通信保障那就必须跟上去,我们不能只把重心放在培养通信人才上,也得多购入进口的现代化器材,这些都需要钱啊!”

      听见越来越多人想要增加经费,萧劲光感觉到极大的威胁,他瞪大眼睛,有些霸道地挥手,冲着黄克诚说道:“无论如何,减谁的也好,我们海军经费是真的不能再少了!”

      自从会议开始,黄克诚除了发放预算表,其他时候一直都保持沉默。他看着大家站在自己部门的立场上,你一言我一语,不停在争吵,但总吵不出结果。他心想:有什么答案能让大家伙都感到满意呢?

      他知道各位领导人争吵的目的,大家都想在自己部门取得成就,为祖国做出新的贡献,因此想要更多物资、经费。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国家经费实在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

      深思熟虑后,黄克诚终于开口:“各位司令官、部长,你们的想法和意见都很不错。身为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的负责人,我肯定是十分愿意满足大家的需求,谁不希望中国有强大的海陆空军队?大家都想!”

      但是大家心里都知道,以我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根本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国家现在重心在发展经济上,而且也只有经济发展起来,国家财政才能转好,军委才能拿到更多军费。

      他停顿了一下,叹了口气,接着说:“主席也说了,1954年国防建设的费用还要降低三分之一,用以搞经济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不减少国防与军队方面的开支,那我们能怎么办呢?”

      诸位领导人你看我我看你,都陷入了沉默。黄克诚看着他们,继续说道:“毛主席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想解决这一个困境,我们就不能向国家伸手,要顾全大局。唯一的方针就是少花钱、多办事!现在还在进行的营房建设,不就是按照这一个方针做的,成果喜人!”

      黄克诚这番话说完,大家也都没有意见了,参会人员都在思考:要如何才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不过经过这件事,黄克诚“抠门”的名声也更大了,不少人打趣道:“早就该知道,碰上这个‘抠门佬’,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

      不过打趣归打趣,大家心里还是很清楚的,黄克诚这个“抠门佬”啊,他虽然抠,但抠得有理有据!站在黄克诚的位置上,需要仔细考虑的就不只是建设某个部门,而是纵观全局发展。局部服从全局,这是必然的结果。

      1958年金门炮战发生时,黄克诚的“抠门佬”本性再次展现。当时做出的指示是“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目的只是而已。因此目的达成后,黄克诚认为我军不该过多消耗炮弹。

      当福建前线发电中央,请求增加加农炮和高射炮时,黄克诚的确很不满。这些炮弹都很贵,一发要花4两黄金呢!他一边安排好前线补给,一边向彭德怀汇报情况,在最后真切建议道:“减少消耗炮弹吧!”

      虽从彭德怀那里,听说黄克诚有些不满,但也没有想到他竟是因为心疼钱。不过正是因为黄克诚是个把节俭当作生活标准的人,主席才放心将总后勤部交到他手上。毛主席见黄克诚过了一年,表情还是有些不满,摇头笑道:“有意见就向我提,这次会议也是,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说!”

      “抠门”虽听上去不好听,但却是主席最喜欢黄克诚的一点。因为黄克诚的“抠”,并非是单纯的小气,而是一心一意想着为人民谋福利,导致过于勤俭。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本分。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后来身居高位,他都没改变过初心,从不铺张浪费,也反对他人浪费。他的“抠门”为的是家国军民。“抠门佬”曾经是他人调侃黄克诚的绰号,然而黄克诚用自己的行为,让它变成了敬称。